在杭州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聚焦民生福祉的研究生团队——“民生经纬”研学团队。他们以“经纬织梦,力行致新”为团魂,深耕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与公共政策交叉领域,用学术研究回应社会需求,以基层实践推动政策创新。这支团队正以扎实的“经纬刻度”丈量着中国民生治理的进步轨迹。
团队口号
经纬织梦,力行致新
团队介绍
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7名
扎根民生的学术共同体
“民生经纬”团队聚焦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与公共政策的交叉研究,致力于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民生解决方案。导师为周五四副教授,哲学博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与赫瑞・瓦特大学,复旦大学博士后,主攻社会保障与养老政策,主持 /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在 SSCI/CSSCI 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杭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团队学生成员主要为7 名硕士研究生,涵盖本、硕不同年级,形成 “1:3:3” 的梯度结构,专业背景多元,聚焦民生领域协同攻关。
深耕细作结硕果
“民生经纬”研学团队在科研与实践中深耕细作结出硕果,近两年在《社会保障研究》《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发表 SSCI/CSSCI 论文 2 篇,其中《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英国适老化改造的政策路径与经验思考》等成果聚焦养老服务前沿并被中国知网等平台广泛收录,同时参与国家级课题 1 项、省部级课题 2 项,如《精准治理视角下杭州市医养结合机构政策执行研究》成果获地方政府采纳,助力构建社会救助标准体系并获省民政厅二等奖,团队成员在浙江省高校社会保障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还斩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维共嵌” 框架下中国智慧养老政策优化策略》等论文受到学界关注;此外,团队秉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深入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调研,在西湖区社会救助项目中面对数据采集难题全员下沉逐户走访,最终形成的政策建议被纳入地方政府决策,此外还长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将学术洞察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经纬编织的成长密码
“民生经纬” 研学团队的团队文化是其成长的密码:导师周五四老师以 “严慈相济”的风格塑造团队底色,每周固定组会兼顾学术研讨与思政学习,既指导学生突破“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等学术瓶颈,也关心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老年学研究生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交流以培养国际化视野;团队在运行机制上实行梯度培养,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构建 “传帮带” 模式,如在“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失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学长带领新生完成数据建模与分析,实现学术能力 “阶梯式” 提升,同时设立 “学术之星” 奖励机制,通过组内自查、互评严守科研诚信,并以徒步、爬山等团建活动增强凝聚力,导师与学生同台演唱、分享科研心得,打造有温度的学术共同体;团队以“经纬织梦,力行致新”为团魂,“经纬”象征系统性研究视角与政策实践的精准对接,“织梦”体现以学术编织民生理想的追求,“力行致新”强调通过基层实践推动创新,团队名称与团魂相互呼应,既展现深耕社会保障的使命担当,也彰显 “知行合一”的行动哲学。
锚定未来目标,步履坚定
“民生经纬”研学团队未来将锚定目标、步履坚定地推进各项规划:在学术突破方面,聚焦“养老保障”与 “社会救助”领域,力争在 SSCI/CSSCI 期刊发表标志性成果,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理论体系;在社会服务层面,拓展与国家级、省级部门的合作,将“智慧养老政策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等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方案,助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人才培养上,完善“学术 - 实践双导师制”,选派团队成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着力培育“懂理论、能实践、有情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永不停歇。“民生经纬”团队正以“系统化、数字化、国际化”为轴心,稳步推进规划,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研究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经纬之思破题民生困局,以力行之举践行学术初心,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书写着属于青年学子的时代答卷。未来,这支团队将继续以微光照亮民生之路,用扎实的“经纬刻度”丈量中国民生治理的进步轨迹,以团队微光,汇入时代星河。在“经纬织梦” 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