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师范大学的学术星空中,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星辰,它以硅硼为基,以创新为翼,在生命健康新材料研究的浩瀚宇宙中翱翔,它就是硅硼发光材料导学团队。自2018年扬帆起航以来,这支团队以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成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科研传奇。
团队口号
积跬步,至千里
团队介绍
导师8名,博士及硕士共24名
科研硕果累累,创新引领未来
硅硼发光材料导学团队自2018年创立以来,秉持“创新驱动、育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专注生命健康新材料研究,在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已在国际顶级期刊JACS、Angew等期刊上发表了70余篇论文,不仅展现了团队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更为新材料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团队在Chem. Soc. Rev.(IF=40.4)等期刊上发表12篇论文,并荣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其在硅硼发光材料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此外,团队还成功组织了第一届全国手性发光材料学术会议,联合《中国科学:化学》杂志推出手性发光材料专刊,为学术界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党建思政铸魂,三维协同育人
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中,硅硼发光材料导学团队始终将党建思政与科学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他们通过理论学习常态化、结合化学史开展红色教育等方式,将科研伦理与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同时,团队还建立了长效的科研诚信教育机制,从新生入组开始便组织学习科研诚信规范文件,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坚守科研诚信的底线。这种对科研诚信的执着追求,为课题组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硅硼发光材料团队深知,人才是科研事业发展的根本。因此,他们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研新星。在这一体系中,导师的示范指导如同灯塔,引领着学生科研思维的航向;制度化管理则确保了科研经验的传承与积累;系统化组会训练则成为提升学生学术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至今,团队已培养了6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5人成功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更有优秀毕业生在读博期间于Nature Materials等顶刊上发表成果,展现了团队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
科研文化建设,凝聚团队力量
硅硼发光材料团队深知,良好的科研文化是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他们通过完善的文档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传承,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还推行了“校友传帮带”机制,通过邀请毕业生回组交流,分享工作、生活中的经验,为在读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帮助。这种跨越时空的学术传承,不仅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更让课题组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暖与力量的大家庭。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面对未来,硅硼发光材料导学团队满怀信心与期待,他们深知,科研之路从无坦途,唯有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他们将继续围绕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工程,结合自身科研优势,聚焦生命健康和新材料领域开展科研创新和应用研究。团队将紧紧围绕自身科研优势,深耕生命健康和新材料领域,致力于解决光诊疗和光学器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育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实际行动诠释“努力才有答案,付出才有回报”的团魂精神,为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科研新蓝图。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