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王世旭在金仁村教授和黄宝成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题为“The nexus between aeration intensity and organic carbon capture in contact-stabilization process: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 transi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的创新成果。
传统污水处理模式能耗高,并且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污水中潜在的能源物质,如何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碳中和”,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高效接触稳定工艺通过创造“饥饿-饱食”交替条件,促使微生物快速吸附并储存有机物,实现对有机碳的高效捕获。然而稳定阶段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浓度如何影响碳捕获效率,一直是困扰该工艺优化的难题。本研究采用组合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探究了稳定阶段不同DO浓度对活性污泥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分子结构转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DO浓度会导致污泥产生更多的DOM,并促进DOM向更复杂结构的转化。同时,DO浓度的升高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降解能力,从而影响污泥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导致水质变差。本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DO浓度调控有机碳捕获效率的奥秘,为优化高效接触稳定工艺提供了精准指导。
高效接触稳定工艺中曝气强度与有机碳捕获之间的关系
论文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2769
王世旭,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21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在我们前期的几项研究工作中发现高效接触稳定工艺污泥胞外聚合物中的主要组分与常规活性污泥相比差异很大,同时经过文献调研发现相关领域的研究存在缺口,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极大的研究兴趣。为了弄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对工艺参数展开了优化研究,然而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的推倒重来,其间导师一直帮助我解决问题,并鼓励我们将新技术应用到研究中。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中,这一成果得到了顺利发表。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