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养工作 > 立德树人

研途星光80 | 青春榜样:杨旭瑾 她以舞之名,悦动青春!

来源 : 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 : 宣传部     时间 : 2025-03-18     浏览量:137

杨旭瑾

音乐学院2023级舞蹈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

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金奖

第十五届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

原创作品《良渚玉鸟》

获新加坡国际舞蹈比赛金奖

参与创作导演的舞蹈影像作品《良渚符号》

入围“桃李杯”舞蹈影像展

             和2024中国舞蹈影像回顾展

图片1


图片2

      以文化为魂:从舞台到影像的探索

“我认为,舞蹈是能跨越语言障碍的艺术形式。”这是杨旭瑾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她的原创舞蹈作品《良渚玉鸟》不仅是表演,也是良渚文化的生动表达。在研一“动作分析与创编”课程中,舞蹈教师杨欣欣、梅娇寅鼓励同学们编创与良渚文化相关的舞蹈作品。为了更好地完成舞蹈作品,杨旭瑾查阅大量文献资料,3次到良渚各地采风,并与老师沟通交流,最终选择以良渚玉鸟作为切入点,转化为自己舞蹈作品。“作品以玉鸟为主线,探讨古人‘阴阳调和、沟通天地’,让观众能够通过舞蹈感受到五千年前文化的生命力。”杨旭瑾解释道。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为了将作品呈现地更加立体,不局限于舞台,杨旭瑾将舞蹈与影像相结合,探索艺术表达的新可能。她参与执导的舞蹈影像作品《良渚符号》受邀参加“桃李杯”舞蹈影像展,并摘得罗马国际舞蹈大赛唯一金奖,通过镜头语言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将原创舞蹈作品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既尊重舞蹈本体,又发挥影像的叙事潜力,可以让舞蹈作品超越时间和空间。”杨旭瑾补充道。这种创新尝试不仅让她对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更多观众通过不同媒介领略到舞蹈的魅力。
                      青春与责任同行:以舞蹈传递力量
    与此同时,她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艺术创作,希望在科研与实践中寻找舞蹈的更多可能性。在导师张薇教授的带领下,她关注“舞蹈与信息科学”的融合研究,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科研不仅提升了我们的逻辑思维,也推动了舞蹈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舞蹈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她还作为团队第二负责人斩获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金奖

图片6


图片7

在舞台上,杨旭瑾用作品诉说深厚情感。从“桃李杯”展演到2024浙江卫视春晚舞台,她主演的舞蹈作品《篆刻》精彩呈现。这部作品以篆刻文化为灵感,融合古代书法的线条美感与现代舞蹈的动态表现力,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沉稳与深邃。在作品中,篆刻的“起刀”“走刀”与舞者的动作节奏结合,创造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冲击力。为了呈现完美的舞台效果,在备赛“桃李杯”期间她和团队成员经历近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在每天的排练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搬’‘控’腿练习,连眼神和指尖的细节都要反复调整。”她回忆道。

图片8

从群舞演员到领舞者,不仅肩负更高的艺术要求,还要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作为领舞,除了动作精准,还要用情感触动观众。起初我很难将内心的澎湃通过表演传递出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用神情和动作讲述故事。”

图片9

此外,杨旭瑾还积极参与杭州亚运会的系列活动,从火炬采集仪式到女排比赛啦啦操表演,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与多媒体数字构建的艺术手段,将谷物、水利、玉琮、黑陶、基石以及象形符号等一系列的意象,以段片式的结构表现了出来。“旭瑾始终能保持着跨领域探索的热情与行动力,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根基,在舞蹈创编道路上步履坚实。”导师张薇这样说道。

图片10

从舞台到影像,从传统到现代,杨旭瑾用她的舞步诠释了属于这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梦想。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艺创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未来的日子里,她的舞步仍将继续,带着文化的灵魂,与世界对话,书写属于她的青春篇章。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手机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 手机微网站
  • 微信公众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