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人文学院顺利举办“勤慎研讲”第十一讲之“日本元杂剧研究史综述”学术讲座

来源 : 人文学院     作者 : 撰稿:杜一然 拍摄:杨雨林     时间 : 2022-04-26     浏览量:267

   4月20日下午两点,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勤慎研讲”第十一讲在恕园23-312顺利开讲。本次邀请我院讲师张洋博士担任主讲,作了题为“日本元杂剧研究史综述”的讲座。我院950余位研究生、本科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积极听讲。

 

    讲座伊始,张洋老师围绕本次讲座主题,从“域外汉学”、“日本学问形成”、“古典戏曲传播”三个学术视角介绍了确立本次讲座选题经过。首先谈及了域外汉学追溯并探寻民国时期雅士与国外学者交流的经历及学术观变化过程。通过对沈曾植、章太炎、钱玄同、胡适等人日记分析,他指出清末民初文人在表现学术自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域外汉学研究成果所带来的紧迫感、责任感。

    随后,由民国活动家梁启超提到的“日本以欧化治东学”引入思考问题,从日本的“东学”、“欧化”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他对日本明治时期之前“东学”形成即日本学问体系构建过程沿时代脉络进行梳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形成了以“朱子学”为正宗的学问观,以及出现了一批精通我国文明的名士大儒,中国文明于日本实现了“本土化”。随后讲到,日本的“欧化”过程给明治时期的日本带来人才培养及学制体系上的影响。通过一则1892<创刊要旨>所言“诗文门、小说戏曲门”,张老师推测日本是受西方戏剧地位的影响由此将“戏曲”提升至可与传统文学同观的高度。之后讲到,在新学制下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在曾担任中国文学课程的老师都先后不约而同的讲解我国“古典戏曲”的内容,从此打开了对中国俗文学的研究领域。近代学制下的教授对中国戏曲的关注并非一蹴而就,张老师又从室町时代的《看闻日记》、江户时代的《折焚柴》、以及17-18世纪两个阶段从中国书籍进口目录(戏曲类)整理,对元曲杂剧传播至日本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讲座第三阶段由森槐南诗文观导入其对元曲填词的思考。其弟子狩野直喜赴任京大后用清朝考据学方法对戏曲文本进行释读。与此同时,东大的继任者盐谷温不断将大量古典戏曲作品翻译成日语,甚至以清新雅致的和歌体来呈现。而后,由狩野在京都孕育出的古典戏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成就有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田中谦二、岩城秀夫等人在内的代代门人弟子。张老师特别指出,由吉川幸次郎、青木正儿等大师组织的“元曲研究会”为元杂剧研究带来巨大飞跃。以解读、校注元杂剧为基本功的元代杂剧研究读书会,直至十年之前研究代代不息,培养出许多活跃在当今古典领域的大家。在本次讲座陈述部分,张老师总结出日本学者对古典戏曲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有“翻译介绍”“戏曲校注读曲”“研究戏曲本体”“立体研究”最后指出,在不断寻求新研究视野的今日,经久不变的是对元杂剧作品文本解读,并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讲座体会到文本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期间张洋老师向同学们陆续展示了《元曲选释》(根ヶ山徹师旧藏)、冈岛泳舟《西厢记》、盐谷温《歌译西厢记》、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等重要文献资料。并进一步强调了传播和接受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借此勉励同学们在学术研究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不断进步。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手机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 手机微网站
  • 微信公众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