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叶龙武 教授 (厦门大学)
198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学士(2003年)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2008年),2008-2011年先后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入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功能杂环合成和药物合成。获得包括国家基金委重大培育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项目的资助。迄今在Nature Chem.、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100多篇,被引4000余次。先后获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福建省青年拔尖人才(2016)、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16)、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6)、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田昭武学科交叉奖一等奖(201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1)、南强特聘教授(2022)等。
报告内容简介:
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之中。炔酰胺是一类酰胺基与炔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具有如下特性:易合成,稳定,部分商业可得;可一步合成氮杂环分子;可从炔酰胺的多个位点定点引入官能团。但是,有关炔酰胺的研究仍面临诸多困境:不对称催化极具挑战;反应模式单一,主要局限于贵金属催化;相关的杂环结构多样性合成非常受限。我们通过设计双官能团炔酰胺底物,建立了基于炔酰胺的手性金属催化、手性有机酸催化、手性有机碱催化和可见光催化等催化新模式,为系列重要手性氮杂环的结构多样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和新途径。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