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养工作 > 培养方案

2016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材料展示 Copy1

来源 : 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     作者 : 万林华     时间 : 2017-04-12     浏览量:1241

一、成果简介

为深化教育硕士培养改革,打造优秀卓越教师队伍,杭州师范大学自2011年开始着手进行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讨,提高实践课程比重,并出台了《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经费管理办法》(杭师大研〔2011〕14号)》。2013年学校启动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型改革,建立基于“全程·融合·协同”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专业实践的指导的师资配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鉴于校内导师科研有余,一线实践偏弱的这种现象,杭州师范大学另辟新思路,于2014年4月正式携手省内知名高中杭州学军中学、上城区教育局,建立“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签定协议书,聘任工作站内的省特级教师为实践导师,随后专门出台了《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及管理办法的通知》(杭师大研〔2014〕16号),对进站学习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同时设立专项经费对实践导师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通过“全程·融合·协同”式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指导,依靠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将研究生的培养与一线教学单位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使我们教育硕士综合素质位居浙江省内第一阵,成为省内各中学小的骨干教师。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1)构建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基于“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模式。

(2)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联合省内知名中学小,聘任一批省特级教育师、名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优异的实践环境。

(3)实现研究生专业实践制度化。建立了教育硕士实践环节的各类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实践导师职责,细化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要求,从而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确定论文研究的实用性。规范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从解决教育一线实际问题,来构建多样化的学位论文题目,使学生的实践成果得到了有效提炼,增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解决实践问题方法

(1)通过组织行业专家研讨会,确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修订内容。主要是改革课程设置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实践导师指导,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过程质量的提升。

(2)通过制定相关文件,规范教育硕士各实践环节的质量保障机制。

(3)建立“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携手省内知名中小学,建立联合培养工作站,聘请实践导师,推动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

(4)通过追踪毕业生质量和用人单位反馈,评估新培养模式的实际成效,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最终形式完善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

3.创新点

基于“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模式:

(1)全程融合与协同

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接受理论与实践融合、大学与基地协同培养。校内导师是负责研究生全程业务学习(包括教育实践环节)的第一责任人,实践导师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全程实施人。

(2)理论与实践融合

主要通过五个途径:一是双师课程,校内导师与实践导师同授一门课;二是夯实理论与实践感知相结合;三是应用理论与实践体验(工作式学习研究)相结合;四是提升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位论文和教师合格水平达标);五是“远航大讲堂”,主要邀请国内外教育管理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以及其他相关专家等进行交流指导。

(3)大学与工作站协同

大学(校内导师)与工作站(实践导师)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同培养,既发挥高校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又挖掘一线行业单位实践应用的多样性,两者优势互补,催生优秀毕业生。

相关模型见下图:

6CZMPWL{WG{K{E~[%ZQR[84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1)构建了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基于“全程(All the way)·融合(Blending)·协同(Collaborating)”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模式,自2014级教育硕士正式实施,开展对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实践导师从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文献资料选读、论文写作、上课、毕业论文答辩等全过程参与指导,以此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真正实现专业技能的大提升,增强其应用能力。通过这种实际运作,不断地完善不足,形成理论总结,从而凝炼出一套适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借鉴的新模式。

(2)规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建设。

为适当新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具体如下:

R%X4GP``Y~%F@FJ4PYMY}8I

(3)研究生综合素质获大幅度提升

研究生进入联合培养工作站学习,接受实践导师一对一的指导,综合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大幅度的提高,在各类全国大型比赛中屡获佳绩。

_JHBE6`[[OSPBY6PO$JL2EM

(4)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2016年9月我校与学军中学联合建立的“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 被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NK1J{AH~Y~$ZKMA_%QL(AQ7

(5)名校名师+新举措,催生优质毕业生。名校有着管理严格、要求严明、教学严实、教风严谨等特质,这些对参与其中的研究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令身处其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时刻受其影响,从而熏陶出良好的教育习惯。古人有云,名师出高徒,联合培养工作站实践导师均为省特级教师,专业知识广博,专业经验丰富,他们来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上课前的磨课,有利于研究生从导师身上学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把眼光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践兼顾,更加注重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育环境等因素,提高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从联合培养工作站出来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度100%,就是对于“名校名师+新举措,催生优质毕业生”的最好诠释。

]KO@2$}2GP~QJ@TY%N84USK

6AG)QIYGGLK7CKV8N}(V[C1

EK8NC~N4V_A0L4YA486Y2LR

X(8CO]0P[]@JFCXRPU2}N6T

(6)社会影响度大。

“全程·融合·协同”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模式率先推出,由省内重点中学牵头,以一个工作站的形式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走在全国专业学生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社会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浙江省知名媒体《杭州日报》报业集体旗下的每日商报对此进行了专访,并发表了《学军中学牵手杭师大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中学教师受聘为大学研究生导师》的专题报道,同时在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体进行了新闻推送,其他媒体先后也对这类新兴模式,使更多的教育同行了解和认识到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使得顺利出站完成毕业答辩的研究生,很快就被省内一些中小学录用,走上教师岗位。继杭州学军中学联合培养工作站建立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德清县一中联合培养工作站先后成立,浙江省第二中学作为全国知名重点中学的积极参与,充分证明了联合培养工作站模式的得到一线基础教育单位的高度认可。

Z5(H0LWM3[M`99(J8`RU)~U

U640D`X6Y9@IGO]7E_D(S`4


6U3UF2H%5JURVN_4SXR{)T2


BE(7Z2B4(T$[[(ORGSNS{7H


6U3UF2H%5JURVN_4SXR{)T2


一、申请书_杭州师范大学_陈丹宇

二、支撑材料:

    附件1: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_

    附件2: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及管理办法

    附件3:杭州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附件4:杭州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_

    附件5:杭州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_

    附件6: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经费管理办法_

    附件7: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内研究生获奖情况一览表_

    附件8: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内研究生就业情况一览表_

    附件9:获“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_

    附件10:媒体对于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相关报道_

    附件11:杭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手机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 手机微网站
  • 微信公众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研究生招生热线:0571-28865143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